首页 > 厂商信息 > 正文

“白衣兵团” 坚固防线——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

经济日报 2020-2-13 8:40:37

    2月11日,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到武汉的第十一天。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武汉负责人、广东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11天来,张挪富带领广东援助武汉医疗队,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医疗队,共1493名医疗队员抵达湖北。至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会、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队医院选派,共有178支医疗队、21618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其中,国家及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员20218名,解放军部队援鄂医疗队员1400名。这支强大的医疗支援队伍,与湖北省、武汉市的医护人员一道,共同筑成阻击疫情、战胜病毒的坚固防线。

    张挪富认为自己是一个“医疗战士”。来武汉后,儿子经常问他何时回家,他总是说,“现在是打仗,战斗胜利了,我们就团圆了”。张挪富说,“大兵团”作战,关键是建章立制。“刚来的时候,援助队伍较多,北京、广东、陕西等6支队伍都在16层的住院楼里奋战,医院的协同‘作战’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随着远程医疗、特殊病例上报、死亡病例报告等系列医疗手段和制度的建立,各支医疗队伍协同效应越来越好,不同省份医疗队的大夫和护士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张挪富介绍,目前,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有16个病区、800张床位,来自广东、北京、黑龙江、陕西等6地的医疗团队参与救治。

    2月1日深夜,张挪富带队刚刚抵达武汉后,就立即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ICU科室。张挪富发现,在疫情发生之前,协和医院西院区ICU主要以收治术后患者为主,无法满足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需求,必须进行布局改造。张挪富带领队员们按照治疗、诊断要求确定ICU布局改造可行性方案。2月2日至2月3日晚,与武汉协和医院院方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投入ICU重新布局工程。经过搭棚建造缓冲间、实现三区两通道设置、配齐必备急救和防护设备,一个新型重症监护室很快建成。

    2月11日,张挪富主导了一场粤鄂两地远程视频会诊。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们,他眼含热泪说,“我们对抗击疫情信心满满。目前,降低重症病亡率是首要任务。治疗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不同省份医疗队针对不同病区和患者的诊疗会有一些不同,但总体上要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为标准”。

    广东医疗系统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不少是“90后”。“这支队伍里有1996年出生的吴思敏,穿上护士服、戴上燕尾帽,她已成为一名坚强的抗疫战士。”张挪富说,“我们就是普通的医疗战士,但我们从事的是不平凡的事业,要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

    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使北京同仁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曾宪红成为患者“最亲的人”。提起患者对她说的这句话,曾宪红的眼睛闪着泪光,“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了”。

    1月27日抵达武汉的北京同仁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主要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其中,护理组团队目前负责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楼12层病区49名患者的护理工作,大部分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所有的医疗和生活护理都由护理人员承担,护理工作压力倍增。

    曾宪红告诉记者,住院患者普遍病情比较重,心理压力大,不仅担心预后,也担心家里人健康。因此,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常规治疗工作之余,护理组队员会尽可能帮助患者。有些患者生活物资不够,队员就会把驻地分配的水果、牛奶等食品,攒下来带给患者;进入病房后,对那些能够交流的患者,尽可能进行心理护理。

    虽然只有半个多月时间,但护理组已经和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宪红告诉记者,一位80多岁的重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很感动,看到护理人员下班时,会试着抬起颤颤巍巍的手,向护理人员表示感谢。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病人总能看见一个瘦小的忙碌身影——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护士胡龙霞。上治疗、气道管理、呼吸机调试、血透护理、基础护理、消毒……作为党员,胡龙霞总是冲锋在前。1月7日,胡龙霞从协和医院调到金银潭医院支援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此后她就一直留在金银潭医院。

    “担子很重,但我们必须扛起来。”胡龙霞说,接到任务通知时,内心早已做好准备,“干我们这行,不就得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嘛。”接到通知当晚,胡龙霞就剪短了头发,毅然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胡龙霞告诉记者,刚开始,常听到患者谈论病毒、感染的话题,这时候自己就会尽量开导他们,“病毒本身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你害怕,就表明在心理上与病毒对抗的较量中认输了,免疫系统会‘自动缴械’。”一些患者在胡龙霞的开导下,也慢慢平静下来接受治疗。

    由于在重疫区环境,长时间不能透气、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天脱下防护服,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周围同事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都很大,胡龙霞就会抽时间主动安慰她们。长期离家,女儿非常想念胡龙霞,胡龙霞告诉她,“我们会尽快打赢这场战斗,之后我们就会有更长时间的团聚”。

更多资讯
  • 换装怀挡机构,2026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实车亮相
    近日,2026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实车亮相。作为改款车型,两款新车外观、内饰的设计变化不大,均针对细节做了设计调整;动力上,新车的部分配置、纯电续航里程均有所优化调整。据悉,新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有望于10月16日上市。2026款宋pro DM-i宋p…
  • 悦达起亚9月销量超2万辆连增7个月,产销出口稳健
    日前,悦达起亚公布9月销量达22388辆,连续7个月单月销量超2万辆;1-9月累计销量为187424辆,同比增长6.4%;9月整车生产23600辆,1-9月累计生产186870辆,同比增长9.1%;与此同时,9月出口发动机9062台,1-9月累计出口92781台,产销持续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 中大型SUV新选!红旗HS6 PHEV内饰配置全曝光
    近日,红旗HS6 PHEV内饰正式亮相。新车定位中大型SUV,采用1.5T插电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可达205公里;外观采用了红旗品牌家族化的设计,而内饰则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配置上拥有中控双联屏、车载冰箱、零重力座椅等配置。 来看内饰,新车采用了内嵌…
  • 中科院发《先进材料》:柔性固态电池技术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
  • 捷途汽车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
    2025年9月,捷途汽车以强劲势头再创销量新高,销售新车56586辆;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随着山海L7 PLUS、捷途X70L等新车型上市即上量,截至9月底,捷途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987013辆,即将成为全球唯一7年累销2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成功走出…
  • 长城汽车9月海外销售5.03万辆 同比增长13.98%
    摘要:长城汽车9月销售新车133,639辆,同比增长23.29%,创历史最佳9月销量表现;致力智能新能源,提速品牌向上,长城汽车9月新能源车型销售45,961辆,同比增长52.55%,刷新历史纪录;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36,195辆,同比增长28.80%;提速全球化,领跑方盒子市…
  • 安心奔赴最长假期 哈弗H6经典版让出游更从容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举家出游、拥抱自然的最佳时节。面对多变的气候、陌生的环境以及需求各异的家人,行程规划者自然希望能与一台全能可靠的座驾为伴。作为经久不衰的国民神车,哈弗H6经典版凭借其深入人心的实用魅力,成为安心享受假期的最优解。超强综…
  • 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
    9月29日,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美好旅行攻略”,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该共创IP旨在通过围绕吉利银河品牌、用户、媒体及生态伙伴共创,共同探索旅行新玩法,记录旅途美好瞬间,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抵达…
  • 以中国创造为名,纵横G700致敬“世界第一高桥”
    2025年9月28日,一座改写世界桥梁史的超级工程——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同日,“豪华电混越野品牌”纵横的首款车型G700,完成了与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历史性同框,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横跨于“地球裂缝&r…
  • smart精灵#5 EHD预售启动,10月将上市
    9月28日,我们从官方获悉,smart精灵#5 EHD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8.99万元起。smart精灵#5 EHD定位为中型SUV,作为品牌旗下的首款插电混动车型,动力搭载1.5T发动机组成的插混系统,纯电续航252km,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1615km。预计新车可能在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