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们一旦查出肾病,身上也就多了两项重担。一项是稳定肾功能,遏制住加速肾功能衰竭的一些因素,另一项是预防尿毒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及走向。两方面都重视起来,尿毒症的风险才会自然降低。
目前我国慢性肾病尿毒症发生率为1%-2%,相对来说,发病率比较低。且部分患者本身病情不是很严重,及时采取措施,几乎不会发生尿毒症。
阻止尿毒症的发生关键不仅在治疗,更在于预防。不少肾友常常只重视治疗,而忽略预防。等到肾衰竭了才想起来预防尿毒症,其实已经晚了。很显然对于肾炎时期就开始未雨绸缪,与肾衰竭了才想起来控制肾功能,两种情况的结局显而易见。
那么,预防尿毒症要采取哪些措施?当然离不开预检!
多数人都是在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后,比如眼睑水肿、恶心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等,才想起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往往是检查结果已经出现异常,只能被动的等待治疗。仅有少数人会主动去进行体检或定期复查。
3项检查会让你提前预知尿毒症,别再不当回事儿!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GFR)
肾脏发挥滤过功能的主要细胞组织就是肾小球,因此判定肾小球的受损情况,是了解整体肾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
肾小球发生纤维化、硬化越多,滤过率下降越快,肾衰竭进展速度越快,尿毒症风险自然越高。一般滤过率低于15g,基本明确尿毒症。
测定方法可用ECT做肾功能显像检测,也可以通过血肌酐计算方法来推测评估。
如果近段时间血肌酐水平升高速度快,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及时做这项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
其实这项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反应出的肾功能的情况类似,一定程度二者可互相替代。重点反应的是肾脏排毒功能的情况。且内生肌酐清除率,主要是肾脏每小时的对内在肌酐清除的情况,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准确。
一般Ccr检测小于80,表明肾功能发生损伤,Ccr低于10,肾病基本就是尿毒症阶段。
监测血钾反复升高
肾病中后期还有一项明显的指标变化,就是电解质紊乱。肾病前期肾功能较轻,代偿性依然“强大”,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但随着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症状也会增多。
高血钾症就是典型的电解质紊乱症状之一。如果你感觉出现四肢麻木、肌肉酸痛,还有心律缓慢,胸闷气短等情况,就要警惕高血钾症的发生。
因此肾病3期的患者就要开始定期查血钾还有血磷、钙等这些电解质相关的指标。如果出现反复升高的情况,注意警惕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