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耶鲁大学发现登上《Science》子刊!首次!在单个神经元水平上捕捉到脑细胞死亡过程的图像
来源:脑友记BrainUp
细胞尸体去除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实时成像
当神经元死亡时,细胞垃圾收集者就会利用精心设计的程序来处理细胞尸体并清除碎片。如果不能完全清除死亡神经元,可能会导致生命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及生命后期的认知能力下降。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单个神经元水平上捕捉到这一过程的图像,展示了特殊的脑细胞是如何密切协调从中枢神经系统移除神经元尸体。该研究6月26日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杂志上。
每个神经胶质细胞都起着各自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迅速极化并吞噬许多小的树突状细胞凋亡小体,而小胶质细胞迁移并吞噬体细胞和顶端树突。每个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对参与和吞噬特化是可塑的,并受受体酪氨酸激酶Mertk控制。在衰老过程中,凋亡细胞的去除有明显的延迟。因此,在尸体清除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精确协调反应和串扰可能对于维持大脑内稳态至关重要。
2,阿尔茨海默病毒性的新机制
来源:生物通
数百万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人的大脑正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耗尽神经元,导致相关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丧失。已有研究表明,Aβ蛋白与神经元膜的相互作用是AD神经元死亡的原因。由Natalia Carulla领导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淀粉样β(Aβ)蛋白质组装的原子结构,该研究由波尔多欧洲科学研究院(IRB)巴塞罗那校友、前波尔多欧洲生物技术研究所(IECB)的小组组长,以及目前Grup CIEF的项目经理领导。
研究着重介绍了两个Aβ蛋白组合,一个由4个Aβ蛋白组成,另一个由8个Aβ蛋白组成。对这种结构的了解揭示了这些组装体的一种新的毒性机制:破坏神经元膜,让水和离子通过并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被认为是导致AD神经退行性变的候选者。
3,Nat Methods | 闵玮团队开发新型分子探针助力高通量红外代谢成像
来源:BioArt
三种红外振动探针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代谢机理研究是生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加深对机体生长发育、内稳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相应的认知。此外,异常的代谢表达还与一系列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
6月29日,哥伦比亚大学闵玮课题组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Mid-infrared metabolic imaging with vibrational probes” 的论文,借助红外成像高通量的优势,系统性地研究并设计了一系列红外振动探针,首次实现了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单细胞代谢异质性分析和大尺度组织代谢成像。
4,Cell综述深度解读!母乳如何调节跨代免疫性遗传?
来源:细胞
结肠中名为ROR-γt+ 调节性T细胞(Tregs)能够抑制过度的机体炎症反应,但同时其也会减缓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速度,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细胞被调节的分子机制;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Breast Milk Modulates Transgenerational Immune Inheritance”的综述文章中,来自伯尔尼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母乳调节隔代免疫遗传的分子机制,同时他们发现,个体出生后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内,ROR-γt+细胞的设定点或许能通过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A(IgA)具有非遗传的母体遗传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ROR-γt+ Tregs的表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哺乳的母亲所决定的,这就表明其大部分都是非基因遗传性的,因此,哺乳母亲的影响或许可以影响女儿甚至传给下一代。
5,双脑刺激通过自发性运动同步来增强人际学习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双脑刺激技术示意图。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如对话、观察与模仿等)来获取新信息或者新技能是人类非凡的能力之一。这种社会互动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最近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大脑同步(即,互动对象间大脑活动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并预测师生间的社会互动学习。受这些研究的启发,胡谊教授课题组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Giacomo Novembre博士合作开发了一项双脑刺激(dual brain stimulation)技术,测试了是否可以通过外源性同步师生间大脑振荡活动来增强社会互动学习。
基于结果,研究者认为,人际大脑同步可能因果性地提高了双人(或多人)之间实时的信息传输来增强互动学习。本研究已以“Dual brain stimulation enhances interpersonal learning through spontaneous movement synchrony”为题在线发表于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6,激素治疗抑郁症的最新进展
来源:精神时间
对于抑郁症进行更有效的治疗,使用激素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素治疗被评价为治疗抑郁症的单一疗法或辅助疗法,其治疗作用不仅仅归纳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还归因于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描述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阐述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拮抗剂因子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对 HPA 的干预,雌激素替代疗法对 HPG 轴的治疗。
7,《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唐氏综合征
来源:NEJM医学前沿
唐氏综合征(DS)患者的健康问题和生活轨迹是复杂的,从婴儿期到成年期,DS可伴发许多不同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问题。DS患者及其家人一般持积极态度,并表达了在儿童或成人DS患者的长处和技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生活的渴望。目前已发布的指南中提供了帮助DS患者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建议和标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6月11日发表综述,从病因、产前及产后诊断、相关疾病及临床干预等方面描述了唐氏综合征最新进展:遗传特性;产前和产后诊断;相关疾病和临床干预。
8,你的视力还好吗?科学家:观看深红色的光,可以拯救下降的视力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6月30日,发表在《Geront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天盯着深红色的光线三分钟,可以显著改善日渐衰退的视力,这一研究在人类中尚属首次。
对40岁左右的人来说,视网膜细胞开始老化,这种衰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产生能量和增强细胞功能的线粒体开始衰退造成的。研究人员在之前对小鼠、大黄蜂和果蝇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当眼睛暴露在670纳米(长波长)的深红光线下时,视网膜光感光细胞的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Jeffery说:“线粒体具有影响其吸收特定光的特性:吸收波长在65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的较长波长,可以提高线粒体的性能,增加能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