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厂商信息 > 正文

武汉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即将结束隔离,肺功能恢复90%

中国新闻周刊 2020-2-12 8:51:50

    吴先生是湖北黄冈人,在当地一家菜市场从事家禽经营,虽然从未去过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与从那里进货的商户经常往来。1月7日,吴先生高烧39.3度,经过五天密集治疗,吴先生的状态开始有了好转,明显感觉身体在一点点恢复。从需要医生喂饭到自己拿起筷子,从动弹不得到到在医生搀扶下下地挪动,吴先生说:“是信念一直支撑着我。”。1月28日,吴先生正式出院。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21天后,吴先生康复出院。摄影/本刊记者 温如军

    他是武汉疫情中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他曾在重症监护室盯着天花板两夜没合眼,怕自己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今天是他出院后的第13天,除干咳外无其他症状。

    1月28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非隔离病房,53岁的吴先生通过电话向家人报了平安,即将办理出院手续。当天,他在医院旁边的旅馆开了两间房,和儿子一人一间,开始了自我隔离的14天。

    吴先生是湖北黄冈人,在当地一家菜市场从事家禽经营,虽然从未去过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与从那里进货的商户经常往来。2019年12月底,他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度住进重症监护室,与死神擦肩而过。

    “不敢合眼,怕睡着再醒不来”

    2019年12月底,吴先生发现自己“感冒”了,一点食欲也没有,几天基本没吃东西,然后就是发高烧。

    因为父亲刚刚去世,吴先生没有时间去就医。拖了一个星期,他才去了医院,拍片结果显示,右肺出现阴影。他接受了三天消炎输液治疗,再拍肺部CT片,双肺都出现阴影。

    “我身体平时非常好,很少去医院,感冒三两天基本就好了,但这次情况不一般。”吴先生告诉《中国慈善家》。

    感冒拖了一周、输液三天不见好转,双肺又出现问题,这让吴先生一下子紧张起来。三年前,一个亲戚就因感冒拖时间太久转成肺炎,最后肾衰竭去世。

    他和家人商量了一番,1月5日,救护车直接将他送到武汉治疗。

    这时,武汉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已经人满为患,没有床位。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也同样没有床位。一来二去,又耽误了两天。

    1月7日,吴先生高烧39.3度,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中南医院的医生见状马上给他安排了临时床位。随后拍摄的CT片显示,双肺已发白。

    经紧急讨论,院方综合评估吴先生各项指标后,对他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他成了武汉疫情中首位使用该技术治疗的患者。

    “ECMO技术并不是‘杀死’病毒,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肺部受损,在人体外安放人工膜肺替代肺的工作,帮助患者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待患者的肺能够承担机体功能时,人工心肺仪就可以撤掉。

    此时,吴先生意识清醒,打麻药、上人工呼吸机和增氧机、做心电图……这一系列动作他都记得,但身体虚弱到连手都无法抬不起。他感觉身体发冷,示意医生给自己加盖了一床被子。

    他感到特别困,拼命握紧拳头,脚上也不断使劲,强忍着不让自己睡着。就这样,他盯着天花板,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睡着了以后人的意志力会薄弱,我怕再也醒不来了。”吴先生说。

    在重症监护室,他每天输液,不停地抽血做生物指标检查,量体温、测血压、测心跳。

    经过五天密集治疗,吴先生的状态开始有了好转,明显感觉身体在一点点恢复。就连医生也被他的意志力所感动,每次查房都给他竖起大拇指。

    从需要医生喂饭到自己拿起筷子,从动弹不得到到在医生搀扶下下地挪动,吴先生说:“是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五天后的CT片显示,他的肺部出现明显好转,随后他被转到普通病房。

    1月28日,吴先生正式出院,成为这次疫情中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

    自我隔离的14天

    吴先生出院时,医生嘱咐他,还需要隔离观察14天。医生没有开和新冠肺炎相关的药物,只是因为吴先生血压有点高,给开了降压药。

    “这13天我没有出过房门,就在房间里吃饭、睡觉、看电视、走路锻炼。”吴先生告诉《中国慈善家》,早餐和午餐基本都是儿子去中南医院食堂买回来,晚餐就吃泡面。

    说起在四川大学读研的儿子,吴先生充满自豪:“特别孝顺,我生病以来,就一直陪着我,一个多月了。”让吴先生心酸的是,为了陪自己看病,大年三十晚上儿子一个人在宾馆吃了一碗泡面。

    吴先生非常清楚这种病的传染性,他不让儿子来医院看他。儿子去医院食堂买饭,他会特意叮嘱错开人多的时间,比如早餐7点左右是用餐高峰,他让儿子8点半再去。

    根据医生的嘱咐,吴先生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气流畅通。另外,为加快恢复速度,他在房间不停地走动锻炼身体。

    出院时吴先生问医生,自己的身体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医生告诉他:“从CT片上的情况来看,你的肺恢复了90%,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这13天他体温正常,除了还有一点干咳,没有感觉到其他不适,医生告诉他,“干咳属于正常现象”。

    目前更让吴先生担心的,是之前顾不上而如今摆在眼前的生计问题。“我和儿子的两个房间,加上每天吃喝,一天至少要300元以上。我现在就想等武汉开城了赶紧回家。”吴先生说。

更多资讯
  • 换装怀挡机构,2026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实车亮相
    近日,2026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实车亮相。作为改款车型,两款新车外观、内饰的设计变化不大,均针对细节做了设计调整;动力上,新车的部分配置、纯电续航里程均有所优化调整。据悉,新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有望于10月16日上市。2026款宋pro DM-i宋p…
  • 悦达起亚9月销量超2万辆连增7个月,产销出口稳健
    日前,悦达起亚公布9月销量达22388辆,连续7个月单月销量超2万辆;1-9月累计销量为187424辆,同比增长6.4%;9月整车生产23600辆,1-9月累计生产186870辆,同比增长9.1%;与此同时,9月出口发动机9062台,1-9月累计出口92781台,产销持续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 中大型SUV新选!红旗HS6 PHEV内饰配置全曝光
    近日,红旗HS6 PHEV内饰正式亮相。新车定位中大型SUV,采用1.5T插电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可达205公里;外观采用了红旗品牌家族化的设计,而内饰则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配置上拥有中控双联屏、车载冰箱、零重力座椅等配置。 来看内饰,新车采用了内嵌…
  • 中科院发《先进材料》:柔性固态电池技术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
  • 捷途汽车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
    2025年9月,捷途汽车以强劲势头再创销量新高,销售新车56586辆;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随着山海L7 PLUS、捷途X70L等新车型上市即上量,截至9月底,捷途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987013辆,即将成为全球唯一7年累销2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成功走出…
  • 长城汽车9月海外销售5.03万辆 同比增长13.98%
    摘要:长城汽车9月销售新车133,639辆,同比增长23.29%,创历史最佳9月销量表现;致力智能新能源,提速品牌向上,长城汽车9月新能源车型销售45,961辆,同比增长52.55%,刷新历史纪录;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36,195辆,同比增长28.80%;提速全球化,领跑方盒子市…
  • 安心奔赴最长假期 哈弗H6经典版让出游更从容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举家出游、拥抱自然的最佳时节。面对多变的气候、陌生的环境以及需求各异的家人,行程规划者自然希望能与一台全能可靠的座驾为伴。作为经久不衰的国民神车,哈弗H6经典版凭借其深入人心的实用魅力,成为安心享受假期的最优解。超强综…
  • 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
    9月29日,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美好旅行攻略”,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该共创IP旨在通过围绕吉利银河品牌、用户、媒体及生态伙伴共创,共同探索旅行新玩法,记录旅途美好瞬间,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抵达…
  • 以中国创造为名,纵横G700致敬“世界第一高桥”
    2025年9月28日,一座改写世界桥梁史的超级工程——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同日,“豪华电混越野品牌”纵横的首款车型G700,完成了与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历史性同框,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横跨于“地球裂缝&r…
  • smart精灵#5 EHD预售启动,10月将上市
    9月28日,我们从官方获悉,smart精灵#5 EHD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8.99万元起。smart精灵#5 EHD定位为中型SUV,作为品牌旗下的首款插电混动车型,动力搭载1.5T发动机组成的插混系统,纯电续航252km,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1615km。预计新车可能在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