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的治疗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系统的治疗,进行调节免疫抑制的同时,也要重视肾小球受损的情况加以修整,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因素对尿蛋白的持续影响。
肾病存在易反复的特性导致尿蛋白容易出现复发,但大多数患者通过系统治疗,也能降到理想的指标。理想指标不单是说尿蛋白转阴或降到0.15g才是好转,只要漏出蛋白的量不会对肾功能产生太大影响,基本上就达到了临床治愈(大部分肾病1g以下,甚至0.5g以下)就可以接受。
但有少部分患者,开始用药是从十几克降到了几克,但再降速度就变慢了。还有少数患者用药后效果达不到,开始加药或换药,治疗走了不少弯路。
以免少走弯路,增加尿毒症风险,降蛋白尿过程中,常出现的4大误区,肾友一定要注意!
误区1:用药有误区,药效难发挥
有些患者其实用药治疗方案没问题,但在服药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是剂量控制问题。药物剂量直接决定药效发挥程度,尿蛋白下降水平。以激素(泼尼松)为例,多数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初始服用激素需要冲击治疗,往往会用到10-12片,大约4-8周见效,逐渐减药。每个人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减药的过程有快有慢。
有部分人担心长期服药副作用太多,就自行减药减得比较快,这也就会导致尿蛋白波动幅度大,还可能导致炎症的反复,使尿蛋白不减反增。
误区2:用药有误区,药效难发挥
一方面换药或加减药。降蛋白常用药包括免疫类药物、激素类、RAS阻断剂类,还有部分中药。每类药物又包括具体的药物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避免重复用药,一般同类药只会用一种。
比如RAS阻断剂类中沙坦类药物包括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考虑到病理类型、尿蛋白严重性、并发症、副作用等会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擅自换药,即使同类作用药物,也会打破原有的用药方案,导致药效减弱。
因此肾友们不论是停药还是换药,都应该先问问医生,以防病情突变。
误区3:只吃药不改善生活习惯
有些降蛋白尿药物的发挥与日常习惯密切相关。比如普利或沙坦类的药物是降压药,同时有降蛋白的作用,需要配合低盐饮食,才能发挥最近效果;还有多数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还有激素类药物,都需要戒烟、避免熬夜,因为这些药物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长期吸烟、熬夜会加剧损坏免疫力,导致炎症反复病情恶化,那吃再多药效果肯定也不理想。
误区4:尿蛋白转阴等于完全好转
尿常规中尿蛋白指标能比较直观了解尿蛋白的情况,但不能作为判断尿蛋白及肾功能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
有些患者检查尿蛋白为减号完全转阴,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仍然存在,也不能疏忽。我们说定量低于0.5g对肾功能几乎没影响,但不代表可以忽视,部分人仍需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为的是长期病情稳定,而不是短暂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