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君语:短期内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香港病例详情:两次感染,基因排序24处不同
8月24日,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被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接受,该研究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的病例。
今年3月28日,一名33岁香港男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等轻微症状。4月15日,该男子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康复出院,8月6日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8月15日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在讲述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现这一病例的过程时表示,上述男子二度感染的情况立即引起了香港医管局和边境检疫人员的重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复阳还是其他情况,我们香港大学的同事马上就去取样回来进行研究。由于我们的医疗和集控的一体化,很快就把这个病人两次不同的临床情况都搞清楚了。”
金冬雁称,该男子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曾在医院留样,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人员对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做了基因排序,发现有24处不同——病毒分类学研究显示,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是3-4月在美国或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的“近亲”,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7-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最为接近。
此外,该患者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团队最终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欧洲也出现“二次感染者”
8月25日,据港媒报道,荷兰和比利时也报告有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该报道称,荷兰国家广播公司NOS当地时间25日援引病毒学家的话说,荷兰和比利时各有一名患者已被证实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荷兰患者是一个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病毒学家强调说,确定是否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需要对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进行病毒基因检测,以查明两种病毒是否略有不同。
荷兰政府顾问库普曼斯表示,人们预计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她说:“有人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这并不会让我感到紧张,我们必须看看这是否是经常发生。”
报道指出,比利时患者目前有轻度症状,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不足以防止第二次感染稍有不同的变异新冠病毒。
病毒学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罕见,或者“还有更多的人在康复六个月或七个月后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病毒或在人体内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特别提到,该患者在二次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
今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恢复期,免疫抗体普遍会在2至3个月内出现显著下降。7月12日,德国科研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患者在痊愈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这次的研究结果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由于疫苗的原理正是令接种的人产生抗体,那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的人体内的抗体效力能持续多久?接种疫苗还有效吗?
金冬雁认为,这次二次确诊的无症状患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疫苗实际上可能不能防止再次感染,特别是完全防止再次感染,这可能做不到。”金冬雁表示,如果我们打疫苗或者一些经过初次感染的人,在下一次被感染的时候,不会再表现出任何症状,这也达到了我们接种疫苗的效果,即防止重症患者的出现。
“当然最好的疫苗是让人不得病,但这次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我们降低对疫苗的预期,因为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再次感染时症状减轻。”
如果疫苗不能发挥我们原本预期的作用,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那样,每年都肆虐人间?金冬雁表示,据现在的推测来看,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流感疫苗每年都打,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病原体变化了。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因为这位患者第二次没有出现症状,跟他的免疫保护作用有关,所以虽然感染他的病毒毒株变化了,但是他仍然受到了保护,这一点跟流感病毒是有差异的。”
不过金冬雁也表示,人类很可能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因为短期内可能没有办法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现在的结果也表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从这一点上说,它有可能变成跟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一样,不需要其他宿主,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来源:中外医讯(medinfo-au)